坂元浩一教授在我院做有关“结构改革”的学术报告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4-05-22浏览次数:177

 

 

201455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讲座”第八十八期在科研楼604会议室举行。日本东洋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坂元浩一教授做了题为“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Africa and Bretton Woods Institutions”的主题演讲。讲座由上外国关院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主任汪段泳副研究员主持。来自校内各部门师生二十余人参加了讲座。

坂元浩一教授曾任联合国派驻马拉维宏观经济顾问,后任日本官方发展援助(ODA)顾问长达三十年,长期参与布雷顿森林机构(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结构调整政策”(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mes, SAPs)和对发展中国家援助政策的研究与实际工作。此次演讲,在回顾结构调整政策(SAPs)历史的基础上,集中剖析其影响及探讨未来调整方向。

坂元教授首先“破题”。“结构调整”包含很多经济的、政治、社会改革等多层面的政策。作为发展经济学家,坂元教授主要聚焦于经济改革和金融自由化问题。基于自己从一开始就参与IMF推行结构调整工作的长期经历和研究经验,坂元教授对该政策内容做了深入到内部结构层次的详尽分析。他认为,总体来看,过去三十年来结构调整框架的历史发展突出呈现出这样三个特点:1.发展方式(Development approach)从单一工程(Project Approach)到整体国家(Country Approach)2.援助更加重视协调(coordination);3.发展政策从政府主导(government-led)转向市场主导(market-led)。随着90年代“重债穷国减债倡议”(HIPC)等减免债务政策的实施,基本上宣告了结构调整政策的失败。

反思结构调整的历史教训,坂元教授认为:首先,发展政策、援助政策应建立全球体系层面的协调机制,而不是各自为政,要在一个共同预算的基础上进行贷款、援助。其次,要弄清楚对受援国什么是最有帮助的,而不是仅基于给惠国自身的资源和偏好来提供援助,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有效率地使用可资利用的资源。第三,历史上的结构调整政策的确较多干预了非洲国家内部事务,这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越来越不可行。除了要坚持一个发展政策以及加强协调合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减少对非洲国家内部事务的干预。日本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不去强制非洲国家执行某种政策。

最后,关于未来的政策建议,坂元教授提出了两个想法。第一个针对发展中国家,在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经济自由化政策问题,要特别注意三点:一、对金融自由化要极其谨慎,相比商品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意味着更多风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例证;二、要对资金形成良好的监督和核查机制;三、要汲取撒切尔经济学的历史教训。第二个是针对给惠国,其对外援助政策要做到:一、减少对受援国的干预;二、减少无偿援助,多利用经济杠杆作用;三、援助要有助于受援国生产率的提高。

在问答环节,坂元浩一教授就IMF投票权改革、上海自贸区、安培经济学以及中国对非援助等议题做了进一步精彩阐释。

坂元浩一教授是国际金融与发展问题专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布雷顿森林机构(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结构调整政策、对发展中国家援助、非洲经济发展、对外投资等。他长期从事联合国系统和日本政府的对非援助和发展工作,走遍中西部非洲17个国家,在对外援助和非洲发展研究领域享有国际知名度。坂元教授此次来沪专为到我校进行学术访问,除在国关院外,57日还在我校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做了一场题为“世界经济危机中的日本经济”的学术报告,在二战至今的世界经济的背景下深刻解析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及走向,深入阐述了安倍经济学出台的背景,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文:陈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