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辩论中正反双方据理力争。正方坚持中国外交政策在二十一世纪仍应继续韬光养晦这一基本立场,强调中国虽然有着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但是人均水平仍然很低;虽然表面上中国已经是世界工厂,但是内部问题依然严峻;虽然中国作为大国有义务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但是不能无限承担,仍应抓紧国内建设,对外韬光养晦。反方则认为,不管中国人是否愿意承认,中国依然成为世界大国这一事实不会改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而显著提升;既然作为世界大国,就必须改变原有的韬光养晦政策,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有所作为,“大象不能总是躲在树后面”。第二、韬光养晦具有战略模糊性反而会使其它国家对中国的外交政策造成误解。第三、韬光养晦毕竟是30年前产生,中国的外交政策必须与时俱进,该出手时就出手,就像在08年金融危机时做的那样。
正方双方辩手唇枪舌剑,关于“韬光养晦”的时代性与“有所作为”的可行性的争论成为赛中焦点。正方清晰的思路,简单而又严谨的推论给了反方巨大的压力。反方富有逻辑的辩驳,短促而又有力的言语赢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一时间比赛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生动有趣的例子,简单明快的推理,让在场的观众与评委彻底领略了双方辩手与辩论赛的魅力所在。
短暂而精彩的辩论结束后,朱杰进老师对本场比赛进行了点评。朱老师肯定了双方辩手在赛场上的良好表现,认为这个辩题的主要难点在一个“度”的把握上。不管是“韬光养晦”还是“有所作为”,中国外交政策如何把握这个“度”才是最关键的。同样,双方辩手如何把握“度”也就成为了本场比赛的看点所在。
最终,反方研一的同学凭借着精彩的逻辑思维,巧妙的话语辩驳,最终赢得了本场比赛的胜利,成为了首届政治与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辩论赛的冠军。正方研二的同学则以微弱的差距屈居第二。正方的蒋旭栋同学被评为本场比赛的最佳辩手。
(文/蒋旭栋;图/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