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寄语新生

发布者:shisuldap发布时间:2014-09-18浏览次数:343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上外,来到新诞生的国关学院,成为一名新时期的国关学人。感谢你们对国关学院的信任和选择。你们带着年轻人的自信,走进这所充满激情、挑战和希望的学院,成为新的主人,赋予了学院新的正能量,激励着师生共同扬帆,向着知识和真理的大海远航。我希望与你们分享我的观点。

我希望大家把国关学院作为放飞理想、实现梦想的精神家园。国关学院是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它既是新的,又有着深厚的传统。之所以新,是因为三个月前她才刚把闻名遐迩的英语学院国际公务员班,实力雄厚的法学院国际政治系,以及南方学术重镇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整合起来,实现了教学科研的强强联合,这是学校在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头做出的战略抉择。之所以有着深厚的传统,是因为早在学校建校之初,前辈们就在语言文学教学之际开始了国际问题的教学研究。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成立了苏联问题研究所,之后又有了国际问题研究所、社会科学院以及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上外培养了一大批的外交家,这是大家熟知的;同样值得自豪的是,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的举行地点,正是在我们上外。因此,学院的成立及政治学一级学科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教学体系等相关成就,不是偶然的,而是上外人半个多世纪共同奋斗的结果。上外国关人的命运,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国家的改革开放和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建设息息相关,上外国关学人既然能够创造已有的辉煌,也能够再造新的辉煌。国关学院承载着学校改革探索的重任,这就注定了它是富有挑战和梦想的舞台。学院汇聚了一大批斐声中外的政治学者和青年新锐,与他们相遇,你们肯定会有大的收获!相信你们今日带着少年梦想而来,四年之后又能够带着跃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走向下一个人生驿站。

我希望同学们把国关学院作为锤炼人格、磨炼意志和百炼成钢的良好舞台。四年的时间不短,你们将经历各式各样的课程学习、教学实践以及文体活动的洗礼。这里将充满竞争,也将考验合作。四年之后,你们将从单一走向复合,从本土走向国际,从纯粹的理想主义走向现实的理想主义。一句话,将成长为通人道、懂学术、明事理的合格公民。所谓通人道,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育乃养成人格之事业。”大学生应培育人文情怀,时时仰望道德的星空,有对于自然和规律存有敬畏,对他者有侧隐之心,对行为有底线思维,能够容忍不同观点。懂学术,就是读万卷书,训练科学思维,采得广博知识,这是大学生的基本任务。知识是人类文明之既存精华,读书就是与历史老人进行对话!本科正是打基础的时候,“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个人生的关键阶段,不去幻想走“人生捷径”,而是集中精力夯实专业基础,精通一两门外语,掌握人类通识,养成创新素质,为步入社会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这是清醒者的最理性的选择。天道酬勤。四年之苦,一定会炼就们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栋梁之材。最后,明事理,就是弄懂办事的道理。事理与人道相通,与学理也有关系。但它更多地与个体的社会化有关。大学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我鼓励你们多参加教学实践、课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学生组织,从中学会通达之理、中庸之道、合作之途。这是一种校园内的社会历练。

总之,如果让我概括对你们的期望,我愿意将校训的要求加以细化,提出八字,即“学通中外,卓越为国”。学通中外,就是讲,国关学院的学生一定要有世界眼光和博大胸怀,把本国和外国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知识尽可能学到,增强对他政治文明的了解,增强对本政治文明的自信,平等地对待世界各类文明。卓越为国,就是讲,国关学院的学子追求卓越,成为一流的外交事务与公共管理人才,固然是好的,但这样的人才一定要有鲜明的国家立场和强烈的国家利益考虑。在世界性民族国家体制尚未改变的时代条件下,不管我们持有何种的世界情怀和国际主义思想,都必须在关键问题上维护国家利益。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的书就是读糊涂了,真的就成了书生误国了。我真诚地祝愿每一位国关学院的同学,都成为学通中外、卓越为国的实践者。

谢谢大家!


2014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