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韩未来论暨媒体界人士座谈会纪实

发布者:王前发布时间:2015-04-16浏览次数:307


201549,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研究生同学参加了由大韩民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主办、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协办的“2015年中韩未来论坛暨媒体界人士座谈会”。出席论坛的主要嘉宾有大韩民国驻上海总领事具相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原上海市副市长周太彤,原青瓦台公报首席、原韩国环境部部长尹汝寯及其他30余名两国前政要、学者以及媒体知名人士。

点击查看原图

论坛主题围绕“中韩关系”和“朝鲜半岛统一”展开。2014年,习近平主席一行前往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都提到了“中国梦”和“韩国梦”,致力合作共赢,实现共同梦想。中韩两国在过去二十年时间的发展非常惊人,人员交流方面已经突破了一千万人次,前不久韩国加入中国倡导的亚投行,标志着中韩两国的交流已经进入了深入阶段,开始向成熟阶段转型。论坛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该是一种全面的伙伴关系,应该要超出双边,在地区世界发挥作用。经济关系确实是现在两国交往的重点,中韩已经草签了自贸区协定,中韩两国的经济和经济关系都面临着重要的转型,两国在新兴产业、物流业、服务也等领域都进行合作。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这是一种开放的概念,一种新的理念、新的价值,是实现合作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兴关系的一个极佳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着眼点在改善发展环境,推进全面合作。

点击查看原图

关于第二个议题,韩方认为如何保证朝鲜半岛稳定是韩国最大的问题,而朝鲜半岛问题的核心是朝核问题。各国领导人必须以国际政治的视角做出决断,仅靠官僚主义的判断和想法无法真正解决朝核问题。各国携手做出努力也是谋求东亚和平的重要一步,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和亚投行的建立恰好为此提供了契机。

论坛在讨论中韩合作机遇和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有人士指出两国在一些问题上仍旧存在不少的分歧和理解不充分的情况,除了保持“求同存异”的积极态度保障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全方位的交往,另一方面,要缓解这些分歧和了解不足的问题,还需要两国媒体秉着高度的责任感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点击查看原图

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参加此次活动的研究生同学分布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中外政治制度和国际公共管理五个专业,在会上他们认真聆听、记录各方人士的发言,在会议间隙积极与与会的专家老师进行交流,就各自感兴趣的包括关于亚投行、东北亚安全局势、中国“一带一路”战略、TPP等在内的一系列当代和目前的热点问题与与会的中韩专家学者和媒体人进行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时还能做到谦虚求教。作为参加此次论坛唯一的学生团体,30余位国关院研究生在会上的表现既展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学术热情,又为此次论坛增添了一丝年轻的活力。

会后,杨同学说,中国和韩国的交往十分密切,我们的生活中可以随处可见韩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中国也渐渐成为韩国国内和外交政策制定不得不重视的一个外部因素,加强互信和合作对于两国来说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唯一的途径,不仅仅是在国家层面,增强两国民众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也极为重要,过度抵制文化交流和“拉仇恨”的做法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卢同学认为,这次活动有利于塑造自己的国际问题全局观,有利于培养自己政治科学求真务实的世界观,也有利于加强上外研究生与其它学校学者的沟通交流。

(图/赵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