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5月10日,国关学院举办三场主题教育读书班专题,国关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参加。
5月9日下午,国关学院院长郭树勇给学院领导班子做了主题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美关系构建》的领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布局基本完成,大国外交的理念和实践特色愈加鲜明。习近平主席就中美关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站在时代高度分析、研判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习近平外交思想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最为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就是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处理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中国与其他世界大国的关系、中国与发展中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与整个国际社会的关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当前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但是美国对华政策始终放不下将中国视为所谓“战略竞争对手”的执念,导致中美关系始终走不出困局。美方应该要及时校正航向,以实际行动推动中美关系重返健康稳定发展轨道。大国之间的相处,不能够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他国,不能只看自己的利益,更不能抱着“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态度。中美关系的相处之道,还需要在处理国际问题上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实现和平共处。面对中美关系一定要沉着冷静,理性对待。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既有有理、有利、有节坚决斗争的一面,同时也有继续推动文化交流和民间合作的举措,相信从长远来说,中美关系的总趋势会逐渐走向良性的状态。
5月10日上午,晋继勇副院长在主题学习做了《新时代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领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第一,培养国际化人才是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全球人才流动、全球人才竞争是全球化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应该具有国际理解的胸怀、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进行国际沟通的能力。第二,培养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旨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化人才是我国参与和塑造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培养国际化人才需要依靠我国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宗旨的高等教育。通过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国参与全球性事务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加快推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在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主旋律的教育改革中,我国将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列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总之,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断在课堂上和实践中坚持铸魂育人、厚植家国情怀, 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开展。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我们的核心任务。对于上外这样以卓越国际人才培养为宗旨的外国语大学来说,通过多种培养手段,培养“会语言、精国家、通领域”的专家型人才队伍是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对外开放大局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5月10日下午,张绍铎书记在主题学习做了《重视战略策略问题 》的领学。战略策略问题关系到国家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大局,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必须予以重视。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在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张书记指出,我党的战略发展经历了图生存、谋发展和追求美好生活三个不同的阶段,贯穿了我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要正确认识战略策略问题,首先要看到,战略问题是首要问题。战略问题是指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最重大的问题,在战略问题的把握上必须具有全局性、前瞻性与稳定性。在战略问题上出错误,不是一时一地的问题,而是动摇根本的问题,因此必须慎之又慎。“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战略策略的研究和把握,……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其次,战略问题离不开策略的支持,战略决定需要依靠具体的政策和策略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要讲求方式方法,要因地制宜、灵活变通。与此同时,更加需要保证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战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立足长远、着眼全局的,需要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策略是实现战略问题的具体方法,是服务于战略的。从策略层面来看,我们需要通过具体工作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