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知国情 明形势”系列讲座第二十二讲侧记

发布者:蒋灏发布时间:2023-06-30浏览次数:30

“学党史 知国情 明形势”系列讲座第二十二讲侧记

《印度核武器的发展及其战略意义》讲座侧记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主办的“学党史知国情明形势”系列讲座利用暑假初期大一学生军训的时间,邀请多位重量级专家,为强身健体磨炼意志的同学们送来宝贵的精神食粮。626日,系列讲座第二十二讲迎来著名学者戴超武教授。他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印度核武器发展的历史并深入分析其战略意义。

戴超武教授首先对比了印度的核发展模式与美国的国家支持行为,强调印度最初发展核能属于企业行为。这当中起到“操盘”作用的就是印度核武器之父霍米·巴巴。之后对印度核事业发展起到了更大作用的是时任总理尼赫鲁。他支持了一系列原子能相关重要机构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印度核事业的发展。几经波折,1998511日到1998513日,印度顶着国际社会的压力,成功试爆了三枚核弹。

在戴教授看来,印度发展核武器主要出于自身的政治需要。在此过程中,科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政治尤其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也不容忽视。印度一直以邻国对其威胁为借口发展核武器。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警惕。

戴教授强调,同学们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一定注意历史学习。史论结合,才能看得更深,走得更远。

 

《从胜利走向胜利——人民军队军事斗争光辉历史及其启示》讲座侧记

2023629日,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政训练系军事历史教研室主任孙文广老师为我院暑期军训学生开展了“学党史知国情明形势”系列讲座第二十四讲,主题为“从胜利走向胜利——人民军队军事斗争光辉历史及其启示”。

孙老师首先介绍了人民军队的名称演变和性质宗旨。孙老师指出,自诞生以来,人民军队名称随着形势任务发展而几经变化,但无论名称怎么变化,人民军队一诞生就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的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孙老师指出,军事斗争包括战争和非战争的斗争,形式多样。

随后,孙老师按四个历史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人民军队军事斗争进行了详细阐述。

最后,孙老师总结了人民军队军事斗争的主要特点:斗争性质是自卫防御;斗争对象主要是强敌对手;斗争代价是流血牺牲;斗争结果是从胜利走向胜利。

此次讲座与军训主题相呼应,增进了同学们对人民军队及其斗争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在军训和以后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意志。人民军队的辉煌斗争历史和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也给予同学们强大的自信,激发起大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