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研究员在我院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2-12-20浏览次数:24

 

 

2010423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刘杰研究员在我院做了关于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王联合教授主持,我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刘杰研究员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及《国际关系研究》季刊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人权、当代中国政治。

刘杰研究员是人权问题专家,他的报告主题是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他描述了人权在中美关系中的变化,其中,在80年代,美国并未将中国视作人权外交的矛头,中国也并不重视人权问题;89年之后直到1995年,中美在人权问题上进入激烈冲突时期,美国执行一整套对华人权战略,中国则激烈对立;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美人权关系缓和,中美战略上的对峙加强,这降低了人权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这种状态延续到世纪末;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之间的人权外交进入矛盾与对话并存的时期,这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权在中美关系的演进中的变化有三个特点:一是中国经常在没有战略准备的基础上卷入中美人权冲突;二是人权在双方对外战略中是作为一部分来考虑的;三是中美人权战略中有许多两面性。

刘杰研究员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在人权问题上采取的对策。这可以从四个方面予以考察:一是中国开始愈加重视国内人权政治,并以此作为应对美国批评的重要基础;二是中国开始采取“以我为主”的政策立场;三是中国开始采取适当的规则安排来预防冲突;四是中国开始利用国际人权机制反制美国。当然,中国在人权外交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内的人权状况同政府试图在中美关系中表明的状况有一定的差距,国内应对人权问题在体制上有待改进,等等。

最后,刘杰研究员阐释了中美人权外交中出现的新趋势。这表现在:第一,美国对华人权政策已成为其全球民主战略的一部分;第二,美国可能会调整对华人权政策的基调,希望能够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人权问题只是美国在中美关系中谋取利益的一种工具;第三,美国对华人权外交可能会出现隐性化的趋势,它将力求在实际上进行促进中国人权发展的行动,而非采取激烈批评的方式;第四,美国实施人权外交的方式和动机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比如台湾问题可能成为其人权外交中的重要议题。

报告过后,刘杰研究员还就我院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回应和解答,他的精彩报告深化了我们关于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的认识,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我们期待刘杰研究员再次走上国关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讲坛,与我们分享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