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日,正值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院庆之际,由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未来十年中国海外利益的发展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国关院会议室召开。来自沪上数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十余位中青年学者参与了发言、讨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院长苏长和教授、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金应忠教授出席了会议。
会议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外交、安全与中国海外利益”,由来自复旦大学法学院的马忠法副教授主持讨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钱学文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在中东(西亚北非)地区的经济利益”的开场发言。钱学文研究员指出,中东地区是为数不多的与中国贸易存在逆差的地区,又是中国能源进口的重要来源地。近年来,我国与中东地区国家贸易关系发展迅速,合作潜力可观。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李明明副教授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在欧洲的海外利益,并认为我国应当特别注意欧洲国家中普遍存在的对华负面观感,努力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为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打下民众基础。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的孙德刚副研究员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杨震同时从军事角度探讨了中国海外利益的保护问题。孙德刚副研究员从分析近年来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的分布趋势、发展状况入手,提出了对中国保护海外利益的一些思考。他提出,中国目前不宜仿效美国在海外部署军事基地,但是,应当在中东地区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并可尝试建立补给基地,为中国在索马里附近海域的护航提供更加坚实的后勤保障。杨震则提出,必须重视中国海外利益保护中的海权建设领域,海军的发展与现代化对国家安全与海外利益至关重要。在讨论阶段,与会的学者又进一步讨论了海军的功能、南海对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的意义、中国如何在国际军事交流领域拓宽自己发言权的问题。
孙德刚副研究员主持了第二单元的讨论――“经济、社会与中国海外利益”。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琪和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马忠法分别从国际法的角度讨论了如何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保护中国企业海外权益的问题。张琪副教授回顾了中国近年来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应诉与起诉情况。她指出,中国政府与企业必须善于利用规则并在未来积极塑造国际机制。马忠法副教授则主要探讨了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些情况。除了企业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外,马忠法副教授特别提出,中国应当学习美国在此类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善于利用国内与海外的非政府组织,搜集证据,积极应对挑战。当然,长远来讲,增强本国的创新能力才是根本。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汤伟博士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要善于利用全球重要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国国家形象,拓宽国际合作领域,为海外利益的扩展开辟地方渠道。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的李承红副教授也对中国海外利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主任汪段泳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海外利益的发现之旅”的报告。他阐述了国关院海外利益研究团队近年来开展研究的思路、方法,在海外利益的研究过程中如何解决概念界定、资料收集等关键问题,以及如何借鉴其他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在界定国家利益方面的经验,制定与中国国家实力相匹配的海外利益扩展战略。从中国近年来的外交实践看,海外直接投资、海外公民人身安全保护等问题是目前国关院海外利益研究团队的工作重点。之后,汪段泳助理研究员还向各位领导与专家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的架构、发展思路以及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
最后,金应忠教授总结了会议,肯定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在中国海外利益发展与保护方面的开拓性研究,并呼吁各高校、各研究机构、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海外利益研究的团队,将这一于国于民意义重大的课题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文:国关院/汤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