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博士的报告运用比较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中华资本社会(Sino-Capitalism)的概念,并系统比较了与英美资本社会(Anglo-American Capitalism)的区别。
麦博士指出,中华资本社会包括了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是与英美资本主义不同的发展模式,并有可能产生全球扩展(Global Reach)效应。中华资本社会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点是非正式性的商业网络,又称网络资本社会(Network Capitalism);第二点是国家主导或者说国家协调的资本社会(State-led or State Coordinated Capitalism) ;第三点是列宁主义式的帝国资本社会(Leninist Imperial Capitalism)。
麦博士随后系统展开了每一个特点的表现和效果。第一,中华资本社会的网络性特点表现为自下而上的网络特征,“关系网”在企业与企业,人与企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重要性,例如中小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壮大,海外扩展的冲动等等,都表现了很强的“关系网”特征。第二,中国的传统政治生态中,政治左右经济的能力之大之强,是其他资本社会体系中罕见的。第三,帝国型态的资本社会,或者也可以说中华帝王政治经济体制,这是有中国传统历史背景的,从宋朝到清朝,都表现出来这样的特征。
中华资本社会包含着四个基本要素――国家(State),资本(Capital),市场(Market)和社会(Society)。其中,国家以绝对大的比重压过了资本与市场,而社会在所有要素中比重最小。但是麦博士强调,这四个要素的演化并没有结束,它们继续受到来自国际规则和制度的影响。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特别有美国因素的制度性互动中,中华资本社会结构型态未来的演化方向将进入一个“不确定的年代”。
随后,麦博士以中美贸易―金融互动关系为例说明: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消费品,成为中国巨额外储的重要来源。在中国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下,可选择的美元储备投资方向极为有限,因而购买美国国债是一个成本收益比衡量下较为可靠的投资方式。虽然这样的投资所实现的经济效益目标有限,但是客观上达到了促进中国国内社会稳定的社会效益目标。
关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麦博士的政策分析认为,中美现已处在一个关键的时刻。两国固然各自都有很多国内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中国与美国在全球资本社会中互动的不平衡性将日益突出。如自2007年之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美国;另据估计,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中国自身的发展模式能否成功地与世界互动,特别是与现存体系内霸权国美国的互动,将直接影响着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
麦博士讲座结束后,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精彩的互动,交流场面十分热烈。其中,中东所的孙德刚老师提出了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善于学习,那么中国从这次在中东的“茉莉花革命”中又学到了什么呢?或者说中国的模式会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什么呢?研究生同学们则关心“中国在美国国债投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和“中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过程中是否相互恐惧”等问题。麦博士均一一做了认真回应。在深入讨论的过程中,他强调,中国“十二五”计划已经提出了要缩小贫富差距,加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社会各阶层利益调整也提上日程,这意味着中国的领导层深刻意识到国内问题的严重性,也表达出继续深入改革的决心。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来说,希望中国国内体制健康,因为这将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美国与中国的博弈并非零和,而需要努力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妥善解决双方分歧。
麦智涛博士对中国问题有长期深入的研究和多年田野调查经验。他于华盛顿大学取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并曾于西澳大利亚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访学和工作。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当代多元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中国发展模式的性质与逻辑,最近主要研究项目是当前国际秩序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崛起。他所服务的东西方研究中心是美国为数不多的直接由国会出资设立的智库,在美国外交决策圈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国关院:吉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