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友谊:血与火的考验”主题展览于2025年6月至9月在上海市图书馆东馆成功举办。展览期间,一群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以流畅的英文讲解,向世界生动讲述了中美两国在二战期间并肩作战的历史,成为展览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深度聚焦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即“飞虎队”的英勇事迹,再现了中美人民用血与火铸就的深厚友谊。
展览期间,上外国关学院的学子们发挥了其专业与语言优势,承担了重要的英文讲解工作。

博士生孙远作为主要英文讲解员,为包括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副主席克雷福德·雷·朗及陈纳德将军孙女嘉兰惠在内的多位重要国际嘉宾进行了导览。他通过真挚动人的叙述,详细介绍了陈纳德将军创立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协同抗战、杜立特行动以及中国百姓冒死营救美国飞行员等历史篇章,其专业素养与深厚情感赢得了外宾们的高度赞赏。
此外,孙玉桃、孙妍、刘依依、苏艺璇、龙肖进等多位同学也积极参与了讲解与现场服务工作。他们以充分的准备和真诚的沟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传递和平之声,让尘封的历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博士生孙远在分享感想时表示,“我深切感受到,真实的历史与真诚的交流,是连接两国人民心灵最坚实的纽带。”
对于硕士生苏艺璇而言,这次经历让她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当我用英语向外国观众讲述这些故事时,心中涌动的不仅是自豪,更是传递与理解的责任。”本科生刘依依则认识到,青年一代在国际传播中肩负重任,“我们所讲述的,不只是战争的记忆,更是和平的延续。”
通过他们的讲述,一段段峥嵘岁月重回公众视野,跨越八十年的友谊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上外国关青年们以行动践行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理念,用语言架设沟通的桥梁,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不忘历史、勇于担当、致力于促进国际友好交流的开放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