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 “全球治理新发展与中国外交”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国际关系学科协作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举行。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的专家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长黄峥、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研究员、教育部政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岳教授,以及来自全国15所外语外贸大学的国际关系学科负责人。
会议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讲话精神为主旨,主要分为三个议题,即G20杭州峰会后全球治理新发展与中国外交、外语外贸院校国际关系学科的学科建设和外语外贸院校国际关系学科的人才培养。与会专家和代表从多种视角出发,阐述各自对全球治理新发展与中国外交新形势的理解和看法。院校代表对各自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上外国关学院院长郭树勇教授受会议委托作了会议总结并对会议成果转化作了说明。全体与会代表一致鼓掌通过了“发挥政治学和多语种优势,加强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上海倡议。
附:“发挥政治学和多语种优势,加强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上海倡议
15所外语外贸大学关于“发挥政治学和多语种优势,加强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上海倡议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和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我国首次全面阐释中国全球经济治理观,并运用议题和议程设置主动权,引导峰会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导性、机制性的成果,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有力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当前我国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外语外贸院校人才荟萃,具有政治学和多语种交叉学科优势,应主动对接国家全球治理战略要求,探索和建立培养全球治理人才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做好人才储备,为全球治理提供有力支撑。为此倡议:
1、发挥优势、创造条件,培养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着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中外人文底蕴深厚、跨文化沟通和专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强” 的“政治学+多语种”国际化人才,进一步深化特色复合型人才培养。
2、进一步加强政治学学科与多语种外语学科交叉融合。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开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全球治理基本理论研究,注重经济、金融、海洋、极地、网络、外太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多个新兴领域的全球治理知识积累,推进自然、人文、经济和社会知识的融通和综合,使学生做到基础扎实、文理贯通、兼收并蓄、专业面宽、适应能力强,真正符合推动全球治理人才储备的要求。
3、将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与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积极整合力量,聚焦各种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将语言文化研究、政治社会研究与比较历史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
4、继续深化国际化办学。积极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合作平台,探索学生国内外协同培养新机制,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各级政府奖学金项目及“孔子新汉学计划”等平台作用,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学历生比例。
5、制定共同的年度研究和人才促进计划,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外语外贸院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互联共通。由各校协商筹集共同基金,发挥条件好的院校在筹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协调机制,在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区域国别和全球治理的课题工作。
加强全球治理和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既为外语外贸院校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平台,也向外语外贸院校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外贸易院校应紧密依托政治学和多语种的优势,抓住机遇,加强协同,努力做好我国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工作,满足中国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需求,为新形势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做出应有贡献。
倡议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洛阳外国语学院、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等(国际关系学科)
2016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