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联合

发布者:蒋灏发布时间:2017-03-29浏览次数:14173



王联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员外交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2004年获复旦大学法学(国际政治)博士学位。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国学会副会长,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会员,上海国际战略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2013-2014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Sigur亚洲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自2006年以来,度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科研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邮编:200083

联系电话:021-35372617,传真:021-55382336

E-mail: wanglianhe_dc@163.com

  

研究兴趣

美国政治与外交政策,中美关系亚太地区国际关系

  

开设课程

政治学研究方法(博士生),美国政治与外交(硕士生),当代外交专题研究(硕士生),中国与世界(硕士生)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项、上海外国语大学一般科研项目2项、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课题1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1外交部委托研究课题2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大科研项目2上海外国语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项

  

主要科研成果

(一)学术出版

《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想沿革与外交影响》专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版;

《全球治理中的新兴国家:来自海利根达姆进程的经验》([]安德鲁·F.库珀等著史明涛、马骏等译译著,翻译第五、六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中美能源关系的形态与影响”,载《21世纪的美国与中美关系》吴心伯主编北京:时事出版社,201312

“党际外交与中国对外关系(1978-)”,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编:党的政策与实践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经济依赖与政治影响的非对称发展”,载方秀玉主编:《朝鲜半岛与国际关系》(一),[韩]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

“美国国际组织外交:以国际刑事法院为例”,载武心波主编:《大国国际组织行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公共外交与美国的国际形象”,载刘杰主编:《能源问题与国际安全》,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

“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第八章),载周敏凯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美国新保守主义国际体系论的理论和实践”,载刘杰主编:《国际体系与中国的软力量》,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

“冷战后美国国会外交‘复兴’探析——兼析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载肖佳灵、唐贤兴主编:《大国外交——理论·决策·挑战》,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新保守主义:中美关系中的暗礁和逆流”,载倪世雄主编《新世纪中美关系研究论丛》,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2002年5月刊行

  

(二)发表论文

“美国‘太平洋威慑倡议’:源起与影响”,载《和平与发展》2021年第6期;

“美国次国家行为体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多层级治理视角的分析”,载《国际政治研究》2021年第4期;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与态势”,载《上海思想界》2021年第3期;

“美国选举政治的社会结构分析(1992-2020)”,载《美国问题研究》2021年第1辑;

“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下针对南海问题的联盟新样式”,载《国际观察》2021年第1期;

“美国主要智库对亚投行的多重认知与政策主张”,载《世界经济研究》2020年第11期;

“政治极化背景下美国民主党的路线之争:表现、动因与影响”,载《当代世界》2020年第9期;

“美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战略考量与潜在影响”,载《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20年第26辑;

“贸易战镜像中的中美关系格局转变”,载《美国问题研究》2019年第2辑;

“特朗普的‘国家紧急状态’意图何在”,载《人民论坛》2019年第25期;

“美国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及其变化——以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及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为例”,载《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8年第22辑;

“美国对G20的认知与政策反应:以G20杭州峰会与汉堡峰会为例”,载《国际观察》2018年第2期;

“美国对华新媒体公共外交探析”,载《和平与发展》2016年第6期;

“中美网络空间规则制定:问题与方向”,载《美国问题研究》2016年第2辑;

“战略两难与利益均沾:中国崛起背景下的澳大利亚亚太战略解析”,载《国际观察》2016年第4期(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1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美国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知与反应”,载《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5年第16辑;

“中美外层空间安全博弈探析”,载《美国问题研究》2015年第1辑;

Sino-US Cooperation on Climate Change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No. 50, January/February 2015;

“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识、影响与问题”,载《国际问题研究》2015年第1期;

“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论析:‘聚合安全’视角”,载《美国研究》2014年第2期(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

“美澳安全同盟关系的新变化”,载《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第1期;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载《国际观察》2013年第4期;

“南海问题新趋势及前景探析”,载《南洋问题研究》2012年第4期;

“东亚共同体:构造·希望·方向”,载[日]名古屋大学《法政论集》第239号,20113月刊;

“一次丰硕的思想之旅”,载《上海社科通讯》2010年第5期;

“竞争与合作:中美关系中的能源因素”,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本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3期转载)

“美国国际组织外交:以国际刑事法院为例”,载《国际观察》2010年第2期;

“美国对华知识产权政策: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的角色”,载《外交评论》2009年第2期;

“朝核问题解决路径的三个层次选择”,载《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1期;

“中国与国际能源机构:一项规范研究”,载《国际观察》2009年第4

“中美石油关系研究现状述评——兼论中美学者研究之异同”,载《国际论坛》2008年第4期;

“谋求权力、和平、繁荣还是原则?——《美国外交政策》评介”,载《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1期;

“美国战略思想家托马斯·巴内特”,载《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第10期;

“美国单边主义:传统、历史与现实的透视”,载《国际观察》2006年第5期(本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

“东亚共同体:构想、机遇、挑战”,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第2期;

“从‘平民行为体’到‘战略行为体’——冷战后丹麦外交与安全政策评析”,载《国际论坛》2006年第1期;

“美国对华政策新思维?——评佐利克的讲话”,载《国际观察》2006年第1期;

“新保守派与美国对华政策”,载《国际观察》2005年第6期;

“先发制人与预防性战争辨析——以布什政府国家安全战略为例”,载《学术探索》2004年第11期(本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施特劳斯主义与美国新保守派”,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8期;

“‘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布什政治哲学探析”,载《国际观察》2003年第5期;

“论美国新保守主义及其外交影响”,载《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4期;

“浅析冷战后美国国会在外交上的‘复兴’”,载《国际论坛》2001年第2期。